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覃炳庚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气势、节奏与韵味——《中国书画百杰作品集·覃炳庚》欣赏

2017-03-28 09:06:59 来源:人民美术网作者:邓孟忠 
A-A+

  2013年11月,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中国国家民委联合主办的中国民族文字书法展正在展出。由点画线条构成的中国文字本来就有无穷的奥妙,中国各民族书法家书写的中国民族文字,更加引起了各国嘉宾和游客的浓厚兴趣。在琳琅满目的作品中,一幅古壮文尤其引人注目,“和平”二字笔力雄健,体势宽博,婉转流畅中透露出一种遒逸雄伟的气象。这个条幅,是书法家覃炳庚的作品。

  作为书法家,覃炳庚喜欢“二王”,推崇张旭、怀素。他的书法笔意自然,潇洒大气,点画稳健多变,结体恣肆奇崛,章法布局疏密得当,虚实相映,气脉贯通,浑然天成,似得盛唐雄豪壮伟的气象,又有魏晋风流闲逸、平淡洒脱的韵味。这一特点,在他的书法作品集《中国书画百杰作品集·覃炳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体现得特别充分。

  翻阅覃炳庚的这本书法作品集,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豪迈奔放的气势。他书写的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点画随意,轻重形成强烈对比,章法错落有致,给人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一个浪漫情怀、风流潇洒的诗仙形象如在眼前,栩栩如生。同样是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条幅,则上下连带,浓淡相间,气势如虹,让欣赏者感受如同黄河壶口瀑布那般排山倒海、惊涛裂岸的景象。有学者认为:“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的感受和同构。”正因为与自然同构,书法家往往并非刻意追求某种书写效果,而是“笔以发意,意以发笔,笔意相发之机,即作者亦不自知所以然也”(沈宗骞《介舟字画编》)笔意相发是一种境界,只有对于书法艺术的长期不懈的热爱和钻研,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深入体验和感悟,才能得心应手,落笔之际,似得天机,发乎肺腑。炳庚长期从事青年工作,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在他那里,凝练为生动与激情,深刻与丰富,体现到书法中,就显得豪放灵动、飘逸潇洒、激情四溢。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炳庚喜欢书写****的《沁园春·长沙》、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曹操的《东临碣石》和刘邦的《大风歌》。在这些作品中,炳庚笔墨俊逸,结构多变,奇正相生,虚实相间,章法疏朗,节奏明快跌宕,与原诗词的思想和意境神貌交融,把这些今古名作的豪放、大气和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欣赏覃炳庚的书法,我们还被一股浓郁的韵味所吸引。韵味是书法的高境界。通过率意洒脱的点画,收放自如的结构,偃仰起伏的布局,书法家传递出一种优雅的审美情趣,一种飘逸清新的风度。韵味对于那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借用《沧浪诗话》所说,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当你欣赏炳庚书写的《春日偶成》、王安石《梅花》、白居易《白云泉》等作品时,这样的审美体验,久久难以停息。

  覃炳庚喜欢王维的诗,那幅《竹里馆》也是他深感满意的作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这首小诗里,王维表现的是清幽淡泊、孤寂恬适的意境,而炳庚在书写时却浓墨重笔,姿势开张,气势流畅,笔力强劲,让作品产生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原诗的疏淡幽深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人去细细品味王维诗中的画、画中的意。李泽厚先生指出:“书法艺术所表现所传达的,正是这种人与自然、情绪与感受、内在心理秩序结构与外在宇宙(包括社会)秩序结果直接相碰撞、相斗争、相调节、相协奏的伟大生命之歌。”形式与内容相吻合固然容易直接产生美感,而通过强烈的对比,往往能够带来更加深邃的韵味。这种现象,在书法大家的作品中并不少见。明代徐渭的行草书,就常常有这样的效果。“一蒿春水半溪烟,抱月怀中枕斗眠。说与旁人浑不识,英雄回首即神仙”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田园生活,徐渭的用笔则是任情挥洒,气魄洋溢,无拘无束,豪放磊落。

  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给人一种鲜明的节奏感。苏东坡论书法说:“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能成书也。”神和气,在相当程度上,由节奏来展示。书法作品一经完成,似乎就是静止的艺术,其实不然,通过点画的多变翻转,运笔的疾徐上下,结构的疏密相间,墨色的浓淡变化,我们会感觉到一种节奏,一种韵律,或平稳自如、安详挺健,或起伏摆荡、生生不息,或牧笛悠悠,或江河滔滔。也许是钟情于行草的缘故,炳庚的作品,节奏感极强。其书写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即是明显一例。全篇运笔轻重对比强烈,结构布局参差错落有致,显示出一种动感,一种性灵,如同交响曲中的一段行板,似柔似疾,似高似低,欲速还缓,欲轻还重。而那幅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炳庚用的则是另外一种节奏:板眼分明,徐行有度,娓娓道来,如诉如泣,让人们在这种节奏中感受原词的情绪。

  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在谈到书法创作时说:“士大夫下笔,须使有数万卷书气象,始无俗态。”“数万卷书气象”当然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学问积累,同时也是他的思想境界、精神气质和丰富阅历的自然流露。炳庚年轻时曾先后担任广西民族学院团委书记、广西团校校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调到深圳工作后,长期担任深圳青年学院院长。身为壮族人,他参与创建了深圳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曾担任该会会长。这样的经历,培养了他一种“文化人”的气质,也铸就了其书法的“书卷气”。看到那幅古壮文“和平”,熟悉广西壮族历史文化的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广西宁明花山岩画,“和平”两个字的笔画、结构与花山岩画人物形象的线条和舞蹈动作,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当是民族文化熏陶的结果。在“禅声佛语”、“弘道养正”那几幅作品中,炳庚用笔挥洒而圆润,结构不一然而端庄,气势贯通而不急促,似得佛教真谛。为在深圳举行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书写的大运会口号“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浓墨泼洒,线条简洁飞扬,笔力健朗,体现出灵动、生机、青春的韵律和节奏。

  书法是一门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优秀的书法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益发显现出其审美价值。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寒食帖》,等等,这些一千多年前的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奉为楷模。从《中国书画百杰作品集·覃炳庚》所收入的作品中,我们高兴地看到,覃炳庚的书法造诣,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王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我们因此可以相信,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炳庚会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作者为深圳广播电视大学校长)作为书法家,覃炳庚喜欢“二王”,推崇张旭、怀素。他的书法笔意自然,潇洒大气,点画稳健多变,结体恣肆奇崛,章法布局疏密得当,虚实相映,气脉贯通,浑然天成,似得盛唐雄豪壮伟的气象,又有魏晋风流闲逸、平淡洒脱的韵味。这一特点,在他的书法作品集《中国书画百杰作品集·覃炳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体现得特别充分。

  翻阅覃炳庚的这本书法作品集,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豪迈奔放的气势。他书写的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点画随意,轻重形成强烈对比,章法错落有致,给人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一个浪漫情怀、风流潇洒的诗仙形象如在眼前,栩栩如生。同样是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条幅,则上下连带,浓淡相间,气势如虹,让欣赏者感受如同黄河壶口瀑布那般排山倒海、惊涛裂岸的景象。有学者认为:“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的感受和同构。”正因为与自然同构,书法家往往并非刻意追求某种书写效果,而是“笔以发意,意以发笔,笔意相发之机,即作者亦不自知所以然也”(沈宗骞《介舟字画编》)笔意相发是一种境界,只有对于书法艺术的长期不懈的热爱和钻研,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深入体验和感悟,才能得心应手,落笔之际,似得天机,发乎肺腑。炳庚长期从事青年工作,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在他那里,凝练为生动与激情,深刻与丰富,体现到书法中,就显得豪放灵动、飘逸潇洒、激情四溢。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炳庚喜欢书写****的《沁园春·长沙》、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曹操的《东临碣石》和刘邦的《大风歌》。在这些作品中,炳庚笔墨俊逸,结构多变,奇正相生,虚实相间,章法疏朗,节奏明快跌宕,与原诗词的思想和意境神貌交融,把这些今古名作的豪放、大气和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者感受如同黄河壶口瀑布那般排山倒海、惊涛裂岸的景象。有学者认为:“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的感受和同构。”正因为与自然同构,书法家往往并非刻意追求某种书写效果,而是“笔以发意,意以发笔,笔意相发之机,即作者亦不自知所以然也”(沈宗骞《介舟字画编》)笔意相发是一种境界,只有对于书法艺术的长期不懈的热爱和钻研,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深入体验和感悟,才能得心应手,落笔之际,似得天机,发乎肺腑。炳庚长期从事青年工作,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在他那里,凝练为生动与激情,深刻与丰富,体现到书法中,就显得豪放灵动、飘逸潇洒、激情四溢。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炳庚喜欢书写****的《沁园春·长沙》、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曹操的《东临碣石》和刘邦的《大风歌》。在这些作品中,炳庚笔墨俊逸,结构多变,奇正相生,虚实相间,章法疏朗,节奏明快跌宕,与原诗词的思想和意境神貌交融,把这些今古名作的豪放、大气和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欣赏覃炳庚的书法,我们还被一股浓郁的韵味所吸引。韵味是书法的高境界。通过率意洒脱的点画,收放自如的结构,偃仰起伏的布局,书法家传递出一种优雅的审美情趣,一种飘逸清新的风度。韵味对于那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借用《沧浪诗话》所说,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当你欣赏炳庚书写的《春日偶成》、王安石《梅花》、白居易《白云泉》等作品时,这样的审美体验,久久难以停息。

  覃炳庚喜欢王维的诗,那幅《竹里馆》也是他深感满意的作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这首小诗里,王维表现的是清幽淡泊、孤寂恬适的意境,而炳庚在书写时却浓墨重笔,姿势开张,气势流畅,笔力强劲,让作品产生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原诗的疏淡幽深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人去细细品味王维诗中的画、画中的意。李泽厚先生指出:“书法艺术所表现所传达的,正是这种人与自然、情绪与感受、内在心理秩序结构与外在宇宙(包括社会)秩序结果直接相碰撞、相斗争、相调节、相协奏的伟大生命之歌。”形式与内容相吻合固然容易直接产生美感,而通过强烈的对比,往往能够带来更加深邃的韵味。这种现象,在书法大家的作品中并不少见。明代徐渭的行草书,就常常有这样的效果。“一蒿春水半溪烟,抱月怀中枕斗眠。说与旁人浑不识,英雄回首即神仙”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田园生活,徐渭的用笔则是任情挥洒,气魄洋溢,无拘无束,豪放磊落。

  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给人一种鲜明的节奏感。苏东坡论书法说:“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能成书也。”神和气,在相当程度上,由节奏来展示。书法作品一经完成,似乎就是静止的艺术,其实不然,通过点画的多变翻转,运笔的疾徐上下,结构的疏密相间,墨色的浓淡变化,我们会感觉到一种节奏,一种韵律,或平稳自如、安详挺健,或起伏摆荡、生生不息,或牧笛悠悠,或江河滔滔。也许是钟情于行草的缘故,炳庚的作品,节奏感极强。其书写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即是明显一例。全篇运笔轻重对比强烈,结构布局参差错落有致,显示出一种动感,一种性灵,如同交响曲中的一段行板,似柔似疾,似高似低,欲速还缓,欲轻还重。而那幅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炳庚用的则是另外一种节奏:板眼分明,徐行有度,娓娓道来,如诉如泣,让人们在这种节奏中感受原词的情绪。

  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在谈到书法创作时说:“士大夫下笔,须使有数万卷书气象,始无俗态。”“数万卷书气象”当然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学问积累,同时也是他的思想境界、精神气质和丰富阅历的自然流露。炳庚年轻时曾先后担任广西民族学院团委书记、广西团校校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调到深圳工作后,长期担任深圳青年学院院长。身为壮族人,他参与创建了深圳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曾担任该会会长。这样的经历,培养了他一种“文化人”的气质,也铸就了其书法的“书卷气”。看到那幅古壮文“和平”,熟悉广西壮族历史文化的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广西宁明花山岩画,“和平”两个字的笔画、结构与花山岩画人物形象的线条和舞蹈动作,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当是民族文化熏陶的结果。在“禅声佛语”、“弘道养正”那几幅作品中,炳庚用笔挥洒而圆润,结构不一然而端庄,气势贯通而不急促,似得佛教真谛。为在深圳举行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书写的大运会口号“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浓墨泼洒,线条简洁飞扬,笔力健朗,体现出灵动、生机、青春的韵律和节奏。

  书法是一门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优秀的书法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益发显现出其审美价值。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寒食帖》,等等,这些一千多年前的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奉为楷模。从《中国书画百杰作品集·覃炳庚》所收入的作品中,我们高兴地看到,覃炳庚的书法造诣,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王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我们因此可以相信,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炳庚会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作者为深圳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覃炳庚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