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这样的评价: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游览过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中国这四大石窟之后,再来观赏重庆的大足石刻,感觉有一种不一样的精彩。
大足石刻之宝顶山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增刻于明清,延绵1200多年,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形成了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造像为代表的,规模庞大的,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与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齐名,成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最璀璨的明珠,它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写下最绚丽的篇章,它使中国石窟艺术的辉煌历史向后延续了400年。自大足石刻之后,世界范围内再也没有大规模的石窟造像出现。也可以说,大足石刻是人类石窟造像艺术最后的丰碑,是大型石窟造像艺术的绝唱。
大足石刻最具代表性的是宝顶山摩岩石刻造像。
它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是南宋密宗一代宗师赵智凤以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为宗旨,尽毕生之力,呕心沥血七十余年营建出来的世上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
大足石刻的建造本是民间行为。嘉定十六年(1223年),崇尚佛教的南宋名臣杜孝严参观大足石刻,深被震撼。应赵凤智之请,他在大佛湾广大宝楼阁图下部挥毫留下“宝顶山”三个大字,署"朝请大夫权尚书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撰杜孝严书“。杜孝严的职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作为朝庭命官,他的题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宋宁宗赐封题书的”圣寿寺“
话说杜孝严自大足回京后,他把赵智凤之善举和大足石刻的建造情况禀报宋宁宗皇帝,皇帝大加赞赏,赐封题书”圣寿寺“庙名,极大地鼓励官民共建大足石刻。自此,宝顶山石刻由民间个人行为变成官方支持的大规模石刻造像和寺庙营建运动。
大佛湾是宝顶山石刻艺术的精华所在。
它是经过了主建者缜密的构思和设计,在雕造小佛湾作为蓝本的基础上而凿建的宝顶山大佛湾是一个长达500米图文相配的佛教艺术画廊。佛教教义以连环画式的石刻向众生通俗地图解、昭示。一组组表现佛教人生观、世界观、修持方法以及儒家伦理、理学心性的大型高浮雕巨龛相连,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
护法神
进入大佛湾,眼前看到的第一龛便是护法神龛,以九大护法神怖畏,以释迦牟尼化身率领天龙八部守道场,九大护法神面目狰狞、凶煞、恐怖,他们似乎在驱魔除恶,并告诫进场者务必尊严道场规矩,让道场清静庄严,便于众生潜心修炼。大概这相当于"入场须知"吧。
六道轮回图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因果关系,依一定的条件而发生变化。佛教用这个观点来诠释世界、社会和人生,便出现了所谓的”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学说。六道轮回图就是这种学说的形象体现。
佛教认为众生的一切果报皆由自己的业力所致。发善心造善业,会得好报;发恶心造恶业,就得恶报。佛教这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警示,成为了维护古代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主要精神因素。
佛教轮回学说是”灵魂不灭论“,即:人的躯壳瞬息万变,但灵魂永恒不灭。人的生命不仅只限于今生今世,还会有”今生“和”来世“。生生相连如流水相续不断。这种理论使佛教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把人生之苦加以扩大化、绝对化,宣扬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皆苦。
关于轮回说我理解的不透,需要专家才能说清。
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气势恢宏,造像技法简洁利索。按佛教造像法则,中间是佛教密宗主尊卢遮那佛,左边应是象征理德的普贤菩萨,右边应是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而这龛造像却把普贤与文殊菩萨的位置作了调换,从而来体现密宗像”理智涉入“,表现理性与智慧高度融合。
文殊菩萨手捧的七级宝塔 有1.85 米高,手臂悬空伸出近2米,塔和手的重量有800多斤。匠师们巧妙地运用木建筑中撑弓、斗拱的建筑力学原理,刻出宽袖袈裟披肩挂肘而下,与其身躯相连,从而将重心引到了主像身上。使文殊菩萨手托的宝塔历经千年而不坠。这是匠师们成功运用力学、透视学原理于艺术构思的成功典范。雕刻处理既符合力学原理,又遵循了菩萨褒衣博带、宽袍大袖的造像规律,同时又体现了宗教形象的庄严感。
这三尊像高达7米,工匠们在造像时刻意将头部比例加大,将下身比例加长,身体前倾25度,避免了近距离观赏的视觉差。让众生仰望时感受菩萨威仪而慈悲,正亲切俯身关注众生。
千手观音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位于宝顶山石刻区大佛湾的南崖,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公元1174-1252)年间,为我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古代匠师们在88平方米的石崖上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错落有致地雕刻出纤细修长的830只手(2009年以前一直盛传的数字是1007),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造像,龛高7.7米,宽12.5米。整龛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天下奇观!
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而千手观音法力无边,无论众生是想求财富,还是想消灾除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因此,中国各地多有千手观音的佛教造像,只是一般只造十几或几十只手而已。宝顶山千手观音造手之多当属世界之最。
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已历经800多年历史,饱受了风化和多种”病害“侵蚀。为了保护好这一稀世珍宝,由国家主持,于2008年--2015年对其进行了一次科学的全面的修复。修复工作十分艰难非常复杂,故事多多,这里不作赘述。如今的千手观音已重现昔日的光芒。这是一龛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佛教信奉祈福的伟大神龛,是众生流连忘返的造像。
释迦牟尼圣迹图
这是宝顶山体魄最宏伟的造像。他31米长的半身横卧于大佛湾最显赫的位置。造型上最大的创新是只表现上半身,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于地下,左肩在五色祥云之中,象征释迦牟尼的伟岸身躯卧于天地之间。这使造像意境博大深远,从而使当地民间发出:“头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的赞叹。
涅槃是佛教徒修行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达到肉身消失、灵魂永恒、不生不死、永无烦恼、常乐我静的彼岸世界。在这龛造像中,释迦牟尼慧眼徽闭,安祥而卧。弟子们从平地涌出,躬身肃立,仿佛正在聆听老师的最后一次说法。卧佛的造像形神十分完美,构思表达旷远深邃,与各地卧佛相比,显得尤为独到。
报父母恩重经变相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秉持的伦理道德。“孝道德”一直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古印度的佛教是不讲"孝"这个概念的,而佛教进入中国后融合了儒家思想,“孝”变得非常重要了。这龛《报父母恩重经变相》,就是佛教弘孝于梵业,宣扬儒家孝道思想,歌颂父母养育之恩的典范之作。匠师们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艰辛过程为主题,以十组形象逼真的画面,雕刻出丰富的家庭生活内容和深厚的家庭情感关系,生动地再现中国人的世俗生活。
怀胎守护恩
临产受苦恩
生子忘忧恩
咽苦吐甘恩
推干就湿恩
哺育不尽恩
洗濯不尽恩
伪造恶业恩
远行忆念恩
究竟怜悯恩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民族化,世俗化。当年的匠师们极具智慧地将儒家的孝道融入了佛教的教义,借用佛教石窟艺术,象连环画式生动通俗地展现和宣扬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
这尊养鸡女的造像极赋美感,极具生活化,极具亲近感。
这尊吹笛子女孩的造像,令人感觉悠然自得,心境清静。
在大足石篆山出现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同龛造像,三教同龛这在石窟造像中实属罕见。大足石刻也有在同一区域里分别为释、儒、道造像,三教并存的。这反映唐宋时期政府实行的是开放的宗教政策,百姓的宗教信仰是多元化的。
大足石刻精彩造像集锦:
九龙浴太子
孔雀明王
毗卢道场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地狱变相
柳本尊行化道场
牧牛图
正觉像
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证书
世界著名石窟简表 (源自大足石刻博物馆)
我们感佩古代的主建者和匠师家们!他们具有博大的胸襟,非凡的天赋,厚实的功力,缜密的逻辑构想。他们以艺术审美情趣与科学思维和工匠精神打造出这部中国风格石窟艺术的宏伟巨著,书写出一部反映那个时代宗教多元化,石窟艺术民族化,市俗化,生活化的绚烂华章。尤其是宝顶山石刻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南宋宗教文化艺术的缩影,让我们可以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大足石刻的建造结构是完整的,艺术形式是完美的。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华章学习,而大足石刻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
文章来源公众号:老覃走天下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